9月12日下午,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助理主任龚东卫、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副秘书长李阳一行莅临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就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等工作开展调研指导。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张清华、副校长李文山全程陪同,并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产教融合实践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汇报。

龚东卫、李阳一行首先深入学校实训中心,实地考察了智能建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实训设施建设。在实训中心,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学校与林州市建筑产业创新研究院、红旗渠工匠精神产教融合实践示范研究中心的情况,并对学校“课堂进工地、实训进企业”的产教融合模式给予高度认可。随后,调研组走访了图书馆、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学生宿舍及餐厅,重点关注了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生活保障及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


龚东卫对学校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乡村教育发展需紧扣“人”的需求,既要培养适应乡村产业升级的技术人才,也要注重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作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核心职能之一,中心将持续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希望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深化与联盟院校的合作,在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形成长效机制。
李阳结合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的发展目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师范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跨界融合,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新模式;二是依托联盟平台共享优质课程资源,特别是针对乡村教育需求开发特色教材;三是建立校地协同机制,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在乡村地区的转化应用。


张校长表示,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中国乡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及联盟院校的合作,重点推进三大工程:一是乡村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扩大学前教育(师范)、智慧健康养老等专业招生规模,定向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二是产教融合深化工程,依托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等平台,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技术支持;三是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将红旗渠精神与非遗文化纳入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教育品牌。
双方就共建“乡村教育实践基地”达成初步意向,计划通过联合开展教师培训、学生实习、课题研究等方式,构建“高校—地方—企业”协同育人新格局。此次调研不仅为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师范类院校教育资源共建联盟在乡村教育领域的实践提供了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