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荣光,共筑和平未来——机电工程学院师生共庆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发布日期:2025-09-03    浏览次数:

2025年9月3日,虽未到开学时节,但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跨越时空的阻隔,通过线上云端相聚,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特殊而庄重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那段血与火历史的深情回溯,更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激励着每一位机电学子在未来的科技征程中勇担使命。

血火淬炼:正义必胜的不朽丰碑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浩劫,席卷了61个国家和地区,军民伤亡超过7000万人。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代价,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为全球反法西斯斗争树立了不朽的精神丰碑。

在机电工程学院提前准备的线上纪念资料中,有一段珍贵的影像资料:1940年的华北大地,八路军战士们在简陋的条件下,操作着简易发报机传递情报,工兵们用自制炸药摧毁日军铁路。这些画面与学院往届学生参与研发智能巡检机器人、操作数控机床的场景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呼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上,永远铭刻在人类正义事业史册上。”这段历史,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云端共学:科技与历史的深度对话

虽然学生们尚未开学,但机电工程学院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学院组织了线上主题讲座,组织老师为师生们深入解读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重大战役和深远意义。在讲座中,专家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来之不易。

同时,学院还举办了线上历史知识竞赛,题目涵盖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各个方面,从重要战役的时间地点到英雄人物的事迹贡献,激发了师生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同学们在云端积极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此外,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历史重现”活动。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师生们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亲身感受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在虚拟的平型关战役中,大家看到了八路军战士们如何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成功伏击日军,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师生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科技报国: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在机电工程学院的云端交流群里,师生们围绕“科技报国”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在新时代,青年学子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科技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顾历史,从地雷战到智能战,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民族精神。在当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凭借着智慧和勇气,发明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术,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我们虽然还未开学,但学习不能停止,创新不能止步。”学生代表在交流群中说道,“我们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将来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旗渠畔:工匠精神的红色传承

林州,这片孕育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土地,赋予了机电工程学院师生们独特的精神气质。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云端纪念活动中,学院通过视频展示了红旗渠的建设历程和当代林州的发展成就。师生们看到,当年林县人民用钢钎铁锤开凿太行山的坚韧精神,如今已转化为林州人民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强大动力。

机电工程学院将红旗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虽然学生们还未返校,但学院已经布置了相关的线上实践任务,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思考如何将红旗渠精神应用到未来的科技研发中。有的学生提出,要研发更加智能高效的灌溉设备,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学生则计划设计更加坚固耐用的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师生们虽未相聚校园,但通过云端活动,大家的心紧紧相连。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向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工匠精神,在科技报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