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教育系

七七事变88周年丨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发布日期:2025-07-07    浏览次数:

88年前的今天,19377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炮轰宛平城,进攻卢沟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就此拉开全民族抗战的悲壮序幕。这是一段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伤痛记忆,更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历史丰碑,时刻警醒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卢沟烽火,山河泣血


卢沟桥,这座横跨永定河的古老石桥,是连接平汉铁路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19377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随后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严词拒绝。日军以此为借口,于次日凌晨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猛烈进攻。中国守军第29军官兵奋起抵抗,以血肉之躯捍卫祖国的尊严,“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的命令,至今仍在历史的长河中回响。

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无数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展现出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们用简陋的武器对抗敌人的飞机、大炮,在枪林弹雨中毫不退缩。战斗中,日军的炮火将宛平城的城墙炸出了无数弹坑,然而中国守军的意志却坚如磐石。战士们挥舞着大刀,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让侵略者见识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但由于武器装备悬殊,以及国民党政府在初期的犹豫和妥协,平津地区很快陷入敌手,华北局势岌岌可危。

七七事变不仅仅是卢沟桥的局部冲突,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吞并中国、称霸亚洲的狂妄野心的全面暴露,是对中国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公然践踏。自此,中国人民被迫卷入了一场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全面抗战,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大好河山惨遭侵略者的铁蹄蹂躏。

同仇敌忾,共御外侮

七七事变的枪声,彻底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全国上下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男女老少,都投身到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从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从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到台儿庄战役的浴血拼杀;从海外华侨踊跃捐款捐物,到国内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救亡团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从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日寇周旋,到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浴血奋战;从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到台儿庄战役的浴血拼杀;从海外华侨踊跃捐款捐物,到国内各界人士纷纷组织救亡团体……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超过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无数英雄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如今,88年过去了,硝烟早已 散去,卢沟桥的狮子依然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宛平城墙上的弹痕虽已渐渐模糊,但那段惨痛的历史却永远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我们纪念七七事变,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七七事变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才能振兴。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依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七七事变的历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要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七七事变88周年之际,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饱满的热情,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有责任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我们有义务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


审核:刘龙飞

编辑:刘龙飞

排版:孙硕

出品:艺术与教育学院宣传部





上一篇
下一篇